隨著 7/7 號一同上市的 Ryzen 5 3400G 與 Ryzen 3 3200G APU 處理器,雖屬於第三代 Ryzen 3000 系列,但內部採用 12nm Zen+ 優化的 Picasso 架構,有著更高的 CPU、GPU 時脈設定,再次成為最強內顯的處理器,加效能、不加價的三代 Ryzen APU。
Ryzen 5 3400G 與 Ryzen 3 3200G 規格如下表所示,皆為 4 核心處理器的產品,而 3400G 具備 SMT 因此有著 8 執行緒,而 2200G 則維持 4C4T 的配置,兩者 CPU 時脈都有提升,但為了更方便玩家比較,遂以 3400G、2400G、3200G 與 2200G 等四顆 APU 來比較規格。
3400G 處理器時脈多了 300MHz 提升到 3.7/4.2 GHz,而 3200G 反而 Base 時脈也升到 3.6GHz、Turbo 4.0 GHz 的升級幅度;此外,3400G 的內顯 GPU 同樣使用的 11 組 Vega CU 運算單元,並提升時脈至 1400MHz,至於 2200G 的內顯 GPU 時脈也提升至 1250Mhz。
整體來看,三代 Ryzen APU 主要是提升 CPU 與 GPU 的時脈,給予玩家更強悍的內顯效能;此外,3400G 除了贈送 95W 的 Wrairh Spire 散熱器外,並改以 Metal TIM 散熱介質,因此在時脈提升下也可維持相同的溫度表現。
3400G 與 3200G 同樣以 Infinity Fabric 集成 Zen+ 處理器與 Vega 繪圖核心,且 APU 的 Vega 保有著 2 組 HWS(硬體調度器)與 4 組 ACE(非同步運算引擎),在指令處理這塊屬於完整功能並無刪減;但 APU 的 Vega 晶片則只使用 1 組 Graphics Pipeline 與 1 組 Compute Engine。
Compute Engine 內的 NCU 數量則如同規格所列,Ryzen 5 3400G 為 11 組 NCU 共有 704 個著色器、Ryzen 3 3200G 則是 8 組 NCU 共有 512 個著色器。
↑ Ryzen 5 APU 外包裝,標示著 Radeon 繪圖核心。
Ryzen 5 3400G 附贈一顆 Wraith Splre 的下吹散熱器,以整塊鋁製散熱鰭片替 CPU 散熱,這顆可解到 95W 的廢熱,直接上 3400G 也不成問題。
↑ Ryzen 5 3400G 與 Wraith Splre 散熱器。
AMD Ryzen 5 3400G Fluid Motion 影像補幀
有鑑於 3400G 同樣採用 Vega 繪圖核心,因此依舊支援著 Fluid Motion 影像補幀技術,玩家同樣可透過 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 強制啟用 AMD Fluid Motion Vudeo 功能,並設定 AFM 為 Mode 2,替 24p 與 30p 的影像補幀。
透過 PotPlayer 強制全域濾鏡使用 BFRC 後,播放的影片就可達到 60fps 的影像速率。但是,目前得知 Navi 世代的 GPU,因為 RDNA 架構的調整,將不再支援 Fluid Motion 技術,意味著若未來 APU 更新至 Zen 2 + Navi 時,Fluid Motion 功能就將慢慢走入歷史。
這次 Ryzen 5 3400G 處理器的測試,依舊比較著上一代 Ryzen 5 2400G 與對手的 i5-8400 處理器。AMD 規劃上 3400G 是對比 i5-9400 的 6C6T 處理器,因此若單論 CPU 效能,Zen+ 架構的 4C8T 相對難贏過 i5-9400,但若算上內顯效能,才能發揮出 APU 的價值。
同樣,由於公司沒有 i5-9400,因此則以同樣 6C6T 的 i5-8400 進行比較,測試平台請參考下表。
CPU-Z
GPU-Z
BIOS 當中可在進階、內建裝置設定中,找到「UMA Frame buffer Size」的選項,系統預設是分配 2G 的記憶體給內顯使用,但考量到普遍遊戲都建議 4G 的情況下,玩家可在 BIOS 中手動調整設定。
倘若各位 UMA Frame buffer Size 最高只有 2G 選項時,請將開機選單中的 CSM 功能設定為關閉,如此一來即可指定超過 2G 的記憶體容量。
↑ 3400G UMA Frame buffer Size 設定。
↑ BIOS 開機功能關閉 CSM,即可指定 4GB 內顯記憶體容量。
CPUmark99
CINEBENCH R15 與 R20 同樣的狀況,單論 CPU 性能確實 i5-8400 較好,但相對單核性能相當。而 3400G 則比上一代 2400G,在多核心效能提升約在 5% 左右,單核心則在 5-6% 的提升。
AIDA64
WinRAR
7-Zip
X264 / X265 FHD Benchmark
↑ X264 / X265 FHD Benchmark,分數越高越好。
CrystalDiskMark
↑ CrystalDiskMark SSD 960 PRO 512GB。
PCMark 10
或許大家會疑惑,上述的測試 CPU 效能確實是 i5-8400 領先,但為何 PCMark 10 測試,則是 3400G 獲得 4787 分高於 i5-8400 的 4340 分,原因當然是在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測試上,Vega 內顯發揮了效能,贏過 Intel 的 UHD Graphics 630。
3DMark
至於 Night Raid 則是針對內顯的 DX12 測試,可見 3400G 獲得 13,425 分,比起上代 2400G 的 11,838 分,性能提升 13% 之多,但若對比 i5-8400 的 UHD Graphics 630 內顯,則有著 129% 的性能領先。
遊戲測試則以《F1 2019》、《刺客教條:奧德賽》、《全境封鎖 2》(DX12) 與《古墓奇兵:暗影》(DX12),再加上《絕地求生 PUBG》進行測試,並都設定 1080p、特效最低、關閉 AA 來測試。另外,剛剛 3DMark 已顯示 UHD Graphics 630 沒有比較意義,因此則替 i5-8400 裝上 GT 1030 獨顯進行測試。
有趣的是,對比 2018/02/12 的 2400G 測試,在相同的《絕地求生 PUBG》測試中,Vega 內顯的平均性能有著提升,3400G 平均 fps 達 58 幀比起 GT 1030 還要強悍。
同樣在 F1 2019 測試下 3400G 獲得平均 57 fps,高於上一代 2400G 與 i5-8400;而且 3400G 玩《全境封鎖 2》還可有著平均 52 fps 的效能,不僅比 2400G 強之外,更不會向 GT 1030 測試到程式自動關閉。餘下的《古墓奇兵:暗影》與《刺客教條:奧德賽》則相對性能較低,提供給各位玩家參考。
從這結果來看,可見 Windows 10 1903 對於 Ryzen 的優化,也讓 APU 在遊戲上有著更好的表現,對於想要組裝無獨顯的內顯機,以及玩一些電競遊戲像是《英雄聯盟》、《DOTA 2》《CS:GO》等玩家,這代 3400G 看起來相當划算阿!
此次測試全使用 Corsair H100i Pro 240mm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。待機時測試的處理器都在 33-35°C 之間。
而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模擬遊戲壓力測試下 3400G 溫度最高來到 51°C,可見這代即便時脈提升,但內部改以 Metal TIM 散熱介質,依舊可將溫度壓住。
至於針對 CPU 壓力測試,AIDA64 與 Prime95 v29 測試下,3400G 溫度最高來到 64°C。
功耗方面,3400G 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模擬遊戲壓力測試下,電腦整機最高 100W 的功耗,可見這代時脈提升下,多少也增加了功耗。而在 Prime95 v29 測試下 最高功耗來到 130W。
AMD Ryzen 5 3400G 依舊是目前擁有最強 Vega 內顯的處理器,雖說同時 7/7 號發表,但 APU 架構從之前的 Zen 升級到 Zen+,可見 CPU、GPU 的時脈雙雙提升,但整體性能提升幅度,不像從 Zen+ 到 Zen 2 這麼巨大,但也可見到 AMD 的佛心。
3400G 的定價調整,無痛接替原本的 2400G 價位,而現在 2400G 價格也有了調整,讓玩家在 1 萬初的預算下,可抓到 3400G、B450M 與 8GB*2 DDR4-3200 的組合,輕鬆組裝最強內顯的 Ryzen APU 上網文書兼電動主機。
當然,再看見 7nm Zen 2 的威力後,筆者更期待未來 Zen 2 + Navi 的 APU 組合,而 AMD 也有可能會先讓行動處理器更新,好對上 Intel Ice Lake 筆電處理器,總之三代 Ryzen APU 性能升、價格降,給予玩家更好的內顯性價比,而未來 APU 有著更大的發揮空間,就期待明年的消息囉。